浅议压缩机互联网发展三大趋势
近日,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发布了《中国制造业物联网市场预测,2016-2020》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物联网支出将高达1275亿美元(约合8483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7%。其中软件和服务将会引领中国制造业物联网支出快速增长,二者所占市场份额将超过60%。
报告指出,物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并写入“十三五规划”当中。而“中国制造2025”更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在中国政府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下,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加快制造业向服务转型将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将会在未来3至5年推动制造业物联网支出保持较高增长。
![]() 作为通用机械设备之一的压缩机,随着技术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其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因而针对压缩机的物联网技术发展极为重要。据统计,在中国,压缩空气的耗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9~10%,压缩空气系统的耗电量约占用气企业总耗电量的15%~35%不等。在空气压缩机的寿命周期成本中,采购成本只占5%左右,服务成本占17%左右,而能耗成本占比高达78%左右,相对于整个寿命周期的能耗成本和服务成本,采购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压缩机物联网符合工业4.0中关于工业产品智能化和基于大数据维护的发展方向,可以真正解决客户最关心的降低运营成本问题,进而通过提供增值服务获取盈利的模式。
中国物联网在制造业的发展虽然仍处于初期阶段,但是其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在不断加强,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随着新兴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技术)与物联网的融入以及IT(信息技术)与OT(运营技术)集成,物联网技术的潜能将加速释放。
据IDC预计,未来两年,中国制造业物联网发展将呈以下三大趋势:
1、物联网平台竞争将日趋激烈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部署物联网应用,IDC认为,制造业物联网平台将是代表智能制造变革与重塑的主要方向之一。未来的平台,既可以来自硬件领域,也可以来自软件领域。在硬件管理领域,主要是生产设备的连接管理;软件领域主要包含企业应用管理平台、企业信息显示与报告平台,以及企业数据分析与洞察平台。
截止2014年末,压缩机行业共有近五百家企业,行业绝大多数产品处于供过于求的强竞争状态,总体生产能力普遍高于市场需求,因而需求方始终处于市场强势地位,即买方市场。在中低档产品市场上产品较多,同质化程度较高,有限的市场需求主要被若干个较大型的企业所分割,对下游厂商的议价能力较弱。而在高档产品市场上,尽管国内需求较小,但主要由外资品牌把控,国产品牌只有少部分细分领域可以涉足,其余市场竞争力不足。
基于此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和中国制造业物联网的蓬勃发展,来自正统IT软件领域的企业欲借压缩机物联网分一杯羹,传统的压缩机设备生产制造商更想借助压缩机物联网平台解决自己的以下需求:对企业进行优化管理,降低内部管理成本、物流成本、生产成本,使产品更加贴近市场实际需求;构建的节能市场新商业模式可以使自己的各项节能产品更为快速的为最终用户所接受,提升产品销量;在降低服务成本的同时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提升零配件销售额,提升客户粘度。
显而易见,不管是来自压缩机行业外还是行业内,未来几年都将有大量企业跑马圈地,涉足压缩机物联网平台的建设与竞争,可以想见其激烈程度。当然,不管是基于企业原有的压缩机远程监控系统,还是更为复杂的包含了终端、云端、人端的综合管理平台,抑或增添了零配件比价、售卖、服务工程师抢单等功能的更具市场行为的电子商城类平台,都将围绕运行大数据,准确预警、定位故障,从而实现对所售装备更加经济、高效、完整、准确的售后服务和设备运营,进行基础工作。
2、物联网应用将加速压缩机行业创新
制造业物联网应用将引领制造业企业进入创新和变革的新时代。物联网应用的低成本感知、高效的数据收集、实时的数据记录、分布式计算和高级数据分析等优势,必将加速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企业的研发、生产、运营、营销和管理方式。此外,机械学习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也将促进制造业数据分析变得更加迅速和精确。
以售后为例,售后一直是困扰压缩机行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不论是正常巡检,还是客户设备出故障,工程师火速赴往现场,售后费用都极其高昂,还经常被客户投诉反馈不及时。目前现在很多压缩机厂商都想做国外市场,同样难以把控的还是售后成本问题。
压缩机物联网可以利用系统远程监控,通过数据分析对可能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预警,对已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报警。售后工程师还未出门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设备哪里出了故障,需要带什么配件更换。以前靠客户打电话告知故障,很难把握客户表达的是否准确,如果客户说的跟故障信息不匹配,售后工程师还得来回跑好几趟。而对于一些参数设置不当导致的故障,只需要远程修改参数就可以解决,大大节省了售后工程师外出成本,并提高了售后服务效率。
节省售后成本还只是压缩机物联网其中的一个应用,互联网+工业,这样的革命性改革,不仅能为企业创收,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市场精准定位,做出更优秀,更有针对性的产品。
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存储之后,通过人机交互,能够反过来直接影响、优化产品和服务,这个很容易理解。但是,这仅仅是这些大数据应用最基本的场景,利用大数据消费产品信息优化和分析。更重要的是大数据还将驱动商业模式的创新。
如凯撒工业压缩机是家知名的空气压缩机设备制造商,在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其销售遇到很多瓶颈,所以它决定做一些创新:把现在所有的设备和产品进行智能化改造,装上移动的终端、传感器的芯片,并且能够实时把这些数据上传到云端。做到这一点后,凯撒能够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可以通过远程监控方式,了解所有工业设备运转的状态,能够做预测性的检修。也就是说在事故发生之前,确保设备能够非常稳定地运行。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他们在设备上通过装传感器,实时地采集这台设备的使用量。让价值不再是压缩机设备本身,所有的压缩机放在线上,根据客户使用的流量来进行计算,也让他们从出售工业设备压缩机的企业变成提供压缩空气服务的企业。
由提供产品向服务的商业模式,目前正在推动整个传统制造业的转型。这将是工业4.0带来的最大的变动之一,也能够帮助国家去产能、供给侧改革。
3、边缘计算将成为下一个热点
随着物联网终端的大量部署,物联网产生数据将呈现几何式的增长,因此通过分散的终端设备和物联网网关进行数据过滤和处理,将是制造业物联网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数据将逐渐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边缘的智能化,将在网络或者数据中心出现异常时,保证数据的安全,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比如,浙江中创通过压缩机“节能管家”平台把压缩机节能市场的核心数据部分由线下转移到线上,让用户和节能技术公司在统一的平台上计算设备节能潜力,给出节能方案和受益模式,并利用公司节能产品实施节能方案。“节能管家”通过之后的数据运行来给出合理的节能评估,搭建起一个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的“压缩机节能O2O生态系统”,帮助公司节省寻找目标客户的时间、提高节能高端产品的推广效率和提升高端节能产品的销售量。
在能效成为压缩机行业市场主流话题的今天,能效还有个前提,那就是可靠性,如果失去可靠性,即便很节能、很便宜,也不会有用户认可,因为用户用气首先要保证的就是设备稳定、可靠、安全。当物联网接入压缩机系统,通过物联网可以远程监控、修改参数、控制启停、转速、压力等,物联网就成为压缩机系统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其安全性、可靠性必然成为便捷性、智能化、低费用、多功能等的前提,如果存有安全疑虑,对其推广与发展必然有重要影响。
当然,核心数据的上传、商业模式的转型,对在传统压缩机生产企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物联网平台产生一个天然的不利因素:因数据安全、商业机密与企业利益之因,其平台无法推广到整个市场。尽管各家所研发的平台几乎支持市面上所有的压缩机品牌,但必然被除自己之外,尤其是大型压缩机品牌商所排斥。这也就给了市场第三方,亦即与压缩机制造、销售无关的新进入者极大的机会。
总之,不管怎么样,压缩机行业物联网应用这一大趋势,离我们是日益接近并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
·上一篇:螺杆压缩机品质与配置优劣评判 |